北海道滑雪日誌 超粉雪Niseko 091212

我們要去滑雪囉
121201

請叫我們美女雙人組,拿什麼都好看,我們都是skier喔XDDD (後面那個搶鏡頭的CB是怎樣~"~)
121204 121205

挑戰如喝水,每一天

以下文章轉載至 Mr. 6 - 趨勢.創業.網路.生活,查詢原文請點選下面標題

挑戰如喝水,每一天

這星期看到一篇很有深意的文章,它的題目是:「我最喜歡的騙子」,副標題是:「我最喜歡的教授恩師,竟然是個騙子!」

大家都被吸引進來看了,看看這傢伙,是怎麼被騙的?

結果……

這位教授在第一堂課就告訴滿場的同學們:「我想你們都聽過我特殊的教學方式了,沒聽過的現在也請聽好了!我的教學特色是,從下一堂課起,我每一堂課都有一個『謊言』(Lie of the Day),你們每個人幫我注意一下,看看誰能先找到這個『謊言』。」這個教授很有幽默感,因為,稱它為「謊言」(lie)是太誇張,這位教授是故意將每堂課都放一段錯誤的訊息,往往是反過來才是正確的,要求學生當場就糾誤出來!

開始上課後,真的每天都有一個「謊言」,一開始的時候很容易找,幾乎在教授講出來之後,就有同學呼一聲舉手了,「呃…這個是不是不應該那樣?」教授就會笑起來,然後說:很好,這位同學!沒錯,這個算式應該是反過來,是除的,而不是乘的……。

過了一兩周,課程開始難了,錯誤也變得愈來愈難捕抓到了。有時候,要等到好幾十分鐘,才有同學嚅嚅又不確定的舉手表示剛剛講的某件事好像怪怪的。偶爾有些同學會講錯,教授依然歡迎大家盡量發問;有幾次則出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到了下課時間,竟然沒有任何同學發現任何的錯誤,通常大學生一下課都是一哄而散,但在這一班,碰到找不到錯誤的那天,教授說,「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那錯誤在哪裡?」所有學生會靜靜坐在原座位,不解的看著彼此,這時候教授會不慌不忙的說,看,你們每個人的筆記裡現在都記著一件錯誤的事情,今天的回家作業就是回去好好細讀,把它找出來……。

有趣的是,到了學期快末了的時候,課程愈來愈難了,果然又有這麼一堂課,沒人糾出任何的錯誤,於是錯誤又變成回家作業,但找來找去,還是找不到任何的錯誤,所有他們以為怪怪的、錯誤的,經查證課本後發現都是正確的!大家帶著不解的心情,回到下一堂課,這一次,教授又是不慌不忙的告訴同學:「各位,還記得我們第一堂課時,我告訴大家今後每一堂課都有一個『謊言』嗎?」

大家點點頭。

「Well,那句話,就是第一堂課的謊言!」

學生們哄堂大笑,氣極敗壞、不可思議的看著教授,自己花了整個周末都在找錯誤,原來這次根本就沒有錯誤!

這位教授其實很厲害,他是想告訴學生,就算是專家,也可能出現嚴重的錯誤;不過,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訊息想告訴同學們──

大部份的人,都是從「正確」去練功,很少人是從「錯誤」去練功的

大部份的人都是在「安逸」中學習,很少人是在「挑戰」中度過每一堂課的

又想起最近看到另一篇文章,它在講「高智商」的人似乎常常都是「日常白癡」,也就是說,看起來愈聰明、智商愈高、在某領域超強的人,往往竟然不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常識,常做出一些別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蠢事?這個觀察,其實是一般人藉此來「訕笑」高智商的人的一個理論,但這篇文章卻引用另一篇文章提到的一個合理解釋──

原來,高智商的人因為習慣「分析所有事情」,因此有許多事情明明就是坐著呆呆聽、坐著呆呆想、自然的去想、自然的去做就好的,他卻硬就是用它的大腦整個壓過去去想、去做、去解題……所以搞的自己的社交能力不好、常做蠢事……之類的!這樣看來,高智商的人才是對的,一般人已經很少去挑戰自己,那高智商的人因為享受自己什麼都能解,反而常常把自己放在「挑戰」之中!第一篇文章給我們帶來最大的震撼,並不是這位教授多麼聰明,而是我們一般人,是多難去上到這樣「天天挑戰」的課。我們一生中,從來沒上過那傢伙所上過的這堂教授的課,我們從來沒有接受過這種被強迫的每一堂課都要接受一個「挑戰」。乾脆這樣說好了,如果我們現在每天都想要一個挑戰,我們「找得到」這些挑戰嗎?

挑戰,是一個很容易講,卻是不容易「找到」。很少人會在出社會以後,還將自己,天天放在每天的挑戰之中?或許剛加入一個工作會有一些挑戰,但如果到了三個月,若這挑戰仍在?還讓你忙得廢寢忘食,食不知味
,頭髮都漸白?大部份的人,就會連忙跑去「換個工作」,而不會坐視讓自己頭髮慢慢白了;許許多多的理由,最後都只是一件糖衣,來掩蓋底下「避免每天的挑戰」的事實。

麻煩的是,那你說,我要挑戰、我要挑戰!為了挑戰而去找挑戰,是沒有用的;這就像走到拳擊比賽旁邊說有一天我也要變拳擊手,這是自己喊的挑戰,不是「真正的挑戰」;自己喊的挑戰,根本沒有挑戰的味道,程度也往往太溫柔、太沒有重量。真正的挑戰應該是──我們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放到台上,就是一位拳擊手了,在我們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前,對手已經從外面,帶著兇氣,踢開遠方的大門,現在,正往擂台的方向朝著你跑過來……

還剩21秒,就要被打個鼻青眼腫了!

這,才是挑戰。

每天都來這種挑戰,誰有呢?

有。有一個人有

就是我們家裡的小朋友,他慢慢的大了,他開始聽得懂一些我說的話,不過我說的話他有些還是不容易懂,其中一個字是「挑戰」。不懂,他會開口問,「拔拔,什麼是『挑戰』呀?」這就變成了給我的挑戰,我要用最淺的方式解釋什麼是「挑戰」,他似懂非懂,但下次就能用「挑戰」來造句給我們聽了。

瀛瀛,每個人都有「挑戰」,有次,我們去參觀你可能去上的幼稚園,你非常的高興,而且為了趕快去上,你都主動要求,要開始練習自己吃飯。爸爸反而不希望你這麼快去上幼稚園,希望你待在溫暖的家裡,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你要到外面去我們真的不捨……。我們不希望你出去面對「挑戰」。

幼稚園的小小班,挑戰是什麼?看教室的設計就知道,教室的外面就是廁所,「小同學」們都要穿著拖鞋,因為,對於小小班的學生來說,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準時上廁所」,在還沒尿出來以前就大聲的說我要尿尿,即使大聲說大概也只有30秒左右的時間,老師要可以帶他/她到幾步路以外的廁所,脫下褲子,在很乾淨的情況下,「解決」問題。

但,人長大以後,這種挑戰愈來愈少。這種嚴峻的、天天的挑戰真的是愈來愈少。

瀛瀛,看著你的挑戰,不知為何,又想起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提到創業家「朱敏」,事隔多年我依然記得這位成功創業家,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實在真的是一個「很老的創業家」

朱敏的臉上滿是皺紋,歲月的痕跡;陽光在他皮膚上晒了近六十年,那些暗色的皮膚與疤與斑也不留情面。他的笑容是燦爛但每一個紋路都隱藏著它們的故事,只要你有機會,近看著他那張歲月刻滿的臉,任何一位帶著「挑戰」信念的,心中會默默想到──當我這麼老的時候,還會像他一樣的努力嗎?

還會像他一樣,高興的說:「我沒有周末,到周末也講的都是公司的事?」

還會像他一樣,天天都在挑戰不可能嗎?

現在回想,他講的有句話,其實真的很關鍵。他說,有些人天生就是喜歡去挑戰「不可能的事」,他舉的例子是,連三角形180度這件事都已經被人挑戰,有人證明它小於180度,有人說它大於180度,這一點還得去查證,但重要的是上面這句話,朱敏以極喜悅、幾乎興奮的模樣告訴我,那個模樣已經讓我看到,天啊,他是多麼的多麼的多麼的喜歡挑戰

那挑戰,並不是經由分析出來說我要挑戰才會成功,那是一股天生去找挑戰來害自己的傾象,讓自己到了六十歲,還得像二歲小孩面對一樣嚴峻的挑戰;如幼時那種要準時上廁所,急的時候很難不尿出來的挑戰、要將小小的自己準時的送到尿尿的地方前面的挑戰,順利的不沾一滴尿液在褲子上面的挑戰……。

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當下的挑戰,我們的目標,只是在每一個年紀,都將自己放在該年紀最嚴酷的挑戰之中,這樣的一生,絕對不會繳白卷;看起來忙碌且沒意義,最後卻武功高超!不過,瀛瀛,如果你回頭看,卻會看到這個人渾然不覺他一直在做超過他負擔所能的事,因為,挑戰已如喝水,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

Foursquare兩個超級小遊戲潛伏已久,本月市場終於熱鬧大爆炸

恩,不同的機制正在不斷演化中

以下文章轉載至 Mr. 6 - 趨勢.創業.網路.生活,查詢原文請點選下面標題

Foursquare兩個超級小遊戲潛伏已久,本月市場終於熱鬧大爆炸

四年前,曾經有一個創意網路服務叫「躲避球」(Dodgeball),是2005年當時很早期就開始將行動通訊和社群結合的服務,當時還沒有GPS,它就以你這個區域(cell)裡有哪些朋友,讓你可以以地點交朋友或與朋友保持連繫。這間在當時很看好的公司,後來被Google買走卻也沒有幫它做得多好,今年初正式消失了。

不過,它的「人」並沒有消失,而且,夢想還在。網路的人現在都知道,當初Dodgeball的創辦人早已「重生」,成為今年在美國被重度看好的新服務稱為「Foursquare」,如同當時微網誌讓你回答「現在我在做什麼」(What are you doing?),這種的地點服務就是讓你回答「現在我在哪裡」(Where are you?),聽起來好像有點老套(以2005年這樣這麼多廠商來看)?

巧妙的是,Foursquare將這種服務,轉變成一個叫「check-in」的動作

什麼叫「Check in」?

以往的地理型的社群,大多強調你可以「隨時」都被通知或主動發佈你在哪裡,不然就強調你可以在某地點寫微網誌和大家分享。但Foursquar的概念「剛好夾在中間」,它的玩法是,網友每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拿起手機,打開Foursquare,按下「check in」的按鈕!

這個「check in」鈕其實也沒神奇到哪裡去,就只是將你現在的GPS位置和你的身份,送到Foursquare的主機,你的其它朋友或粉絲就會看得到「你在哪裡」。不過,當這種服務轉成這麼簡單又沒有很自動的「check-in」以後,整個行動社群竟然變得不一樣了

這點子於是一路就被看好。初期,他們先以「麥哲倫」的「藝名」成功取得fbFund的資金,然後在九月取得135萬美元的創投資金,不過其實都還是少少的;這個團隊相對的相當的低調,老半天都是只有幾個成員而已,此外由於它早期的APP只有做在iPhone裡面,後來雖然加了Android與其他手機,但它畢竟就「只」是一個手機服務,整個使用族群還是被限制在一個範圍內。而且它一定要GPS才好玩,裝在電腦就沒意思了,因此不像Twitter這種網站可以「亦動亦靜」,朋友之間也推展不開(並不是大家都有用它所指定的手機),無法學Facebook這樣靠一大堆四處拉朋友參加的小遊戲來紅。

不過,在出來了近一年之後,它卻在最近幾個月出現快速成長--

從Compete圖表可以看到,從八月到九月之間,它已經跳到20萬月不重覆拜訪,到了十月,它已經跳到30萬月不重覆拜訪(這部份只有「網站」就這麼多了,手機更多),整個呈現急速上升的狀態。而且,這個月它的「動作」超多,先宣布一口氣加了13個美國城市、2個加拿大城市,也不斷的被Om Malik等部落客報出來並自述他們已成Foursquare的忠實愛用者。不過,Foursquare的競爭者也愈來愈多、愈來愈大,其中以Loopt最出名,而「Gowalla」最相像,這個月Twitter又開始有地點相關的API,然後一直眼光離不開Twitter的Facebook臉書大叔也不落人後,在地點服務這方面虎視眈眈,這些,都是在短短一個月內所發生的事情,突然間,大家開始從農場這類的小遊戲,多了一個大方向!

重點來了,Foursquare目前是最大,但仍不見得最被看好(事實上要打敗它可能還蠻快的),但它卻備受注意、尊重,因為它一路下來為這種「Where are you」的一直不怎紅的概念,竟然做出了一連串的煙火

明確一點的說,Foursquare是第一個為這樣LBS加入了「遊戲」,而且是真正有人玩、很紅的「遊戲」。剛剛說的競爭者「Gowalla」也在這個月推出遊戲,不過已經來遲過於姍姍了。

到底Foursquare做了什麼「小遊戲」呢?

我們上去Foursquare的網站看看,就會發現它的首頁大部份只顯示兩種訊息,一種正是「xxx unlocked the xxx badge」(某某人獲得了某某徽章),另一種正是「xxx became the mayor of xxx」(某某人已經成為某某地的「市長」)。

這兩種,剛好是他們最紅的兩個「地點小遊戲」──

第一個是「市長」(mayor):什麼是「市長」?當你「check in」時,Foursquare不只是告訴你它的「經緯度」,它裡面也有一個大資料庫,記錄著這個經緯度是「什麼地點」,譬如某某購物商城、某某公園、某某大樓內,只要你在一段時間是該點check in最多次數的人,那你就變成那個地點的「市長」!這一部份也已經成為Foursquare的獲利機會點之一,因為一家公司或一間餐廳都可以說,只要是這間餐廳的「市長」就可以得到什麼免費的餐。不過,想成為「市長」,本身的規定就是要常常回來check-in,所以就鼓勵了你要天天回來這個地方吃飯,在天天吃了不知道幾頓飯以後,成為市長,餐廳就會送你一餐飯。不過,目前有些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的餐廳,都沒有知會Foursquare的情況下就開始進行這些促銷活動,有些甚至說只要你進該餐廳check in了,就可以得到免費啤酒,這點是Foursquare接下來要注意的地方。在Foursquare的設計下,一個城市可以幾乎有無限多的「市長」,每一個市長對他的當地都有意義、都有動力去成為當地的「市長」!

第二個是「徽章」(badges),所謂「徽章」,就是Foursquare列出一些特殊狀況的獎賞,這些獎賞譬如「Newbie徽章」就是當地第一個check in的就會得到,「Superstar徽章」就是曾到五十個不同的地點check-in過的,而「Crunked徽章」則是在一個晚上到過四個地點check-in過的,得到徽章可以集點,到了一些特殊場合,譬如今年初在SXSW會議中,Foursquare又多設了好幾個徽章,譬如「Karaoke RV徽章」只要你到場外停車場的一輛有KTV的房車裡check-in一下就可以獲得,而「Slut徽章」則是你到三間旅館以上check-in即可獲得。你說,這個和「市長」大同小異,不是嗎?不,小小的修改,又是不一樣的好玩的感覺了!如同三月有一篇TechCrunch文章提到他如何在那場SXSW會議愛上了Foursquare的這些「徽章」,雖然他排行很後面、點數不多,但他依然有一股不知名的衝動想要「收集」那些「徽章」。他的體驗是,Foursquare這樣的服務若用在這種為時幾天、人們都限制在一個場所的服務,其實也很有意思,這樣的服務也讓Foursquare多了一個營收來源。

就是因為這些「小遊戲」,讓Foursquare很被期待!也在這樣的氣氛下,現在美國這邊在這個月又連續傳出了「新的Foursquare」,其中包括TechCrunch的以前的作者之一跑出去開了一家「Plancast」,做的是「未來的Foursquare」,也就是指出這些人未來會去哪裡。注意,若這個點子只是這樣而已,那實在沒什麼,我們甚至可以直接掉頭離開不必再去注意了,但,就是因為Foursquare所帶來的「遊戲」的驚人實驗結果,我們開始想,如果Plancast也導入遊戲的點子,譬如,至少在這一群人說「月底我們會一起去日月潭」,結果其他人來賭賭看,他們真的一群人跑到那邊、而且真的四支手機都「check in」的機會有多大?猜猜看誰猜得最準?隨便講幾個都很有趣。這星期另一篇文章在介紹另外一間網站則是「Sponty」,這也是驚人的玩意,它做的是「今晚要去哪裡?」類似的點子,主要是利用Foursquare的概念來增加每次參加活動、一起上夜店的人數。這部份也是可以受Foursquare的「啟發」,帶入遊戲,爆紅到天邊。而且,請注意:Foursqaure幾乎要求使用者一定要有他們指定的手機、使用GPS來「check in」,但Plancast與Sponty這類的點子是不需要的,儘管每一個「遊戲 + 不用GPS的地理遊戲」都是一場非常不確定的新實驗,但只要中了一個,它會比Foursquare現在的水準還大!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不能確定到底Twitter真的無法進到台灣這裡,也永遠無法確定是否還會有其他的社群平台起來,像Foursquare這樣的點子,本身簡單,好像也沒什麼,玩了半年大概就膩了,但,當它掛上一個「小遊戲」,整個就變得非常的不一樣,許多的「樂趣」都是在設計出來並讓大家試了幾次後,才會發現哇塞怎麼如此的有趣呢!

亞洲能否有Foursquare?類似的點子,還有誰可以做出來?

冬季奧運 BLESS

冬奧今年將會在加拿大展開
一起來聽聽日本官方主題曲來暖身一下吧

空閒的幾小時,留著以後再用

這篇真的太讚了,獻給大家也獻給自己,共勉之

以下文章轉載至 Mr. 6 - 趨勢.創業.網路.生活,查詢原文請點選下面標題

空閒的幾小時,留著以後再用

有人說現代年輕人愈來愈懶散,我卻認為現代人的危機是「太努力」。

不只是因為競爭激烈而已,從前人一進公司,就是努力往上爬、努力往上爬,那種努力不會讓人「錯亂」。但現代不一樣了!不只要「往上爬」,還要「顧旁邊」,要考慮時局隨時變幻,要注意新機會跑出來;住這個城市不夠,可能要隨時到另新大陸找工作;現代人一邊努力上班還要一邊找工作,晚上做網拍、經營部落格……。

這樣「燒」下去,怎麼行?

尤其今天是周一,又要衝一個星期,你可以衝多久?

最近見一位前輩,我排下一次見面的時間,看到隔天下午有個兩小時空檔,有點勉強,我仍然硬排了進去,不過他說他突然想到那時段他有事,好吧不急,可以約到下個月都可以!這段很一般的對話,這位前輩忽然再加上一句「建議」:

「空閒的幾小時,可以留著以後再用。」

這句話,通常我不會多「聽」的,因為這種「現在不必這麼努力」的說法,在這個年紀的人是無法接受的;現在強調的就是要快點打出一席地位,所以我們只懂得努力,只懂得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不過,要經過一些事,才會知道,像這位前輩的建言,並不是叫我放鬆,而是某一種更厲害的成功術。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某個人的「秘技」,這個傢伙目前是某雜誌的記者,同時在某大學當助教,自己修課、也正在攻讀某一個要求很高的碩士班,他還想寫一本自己的書……總之,他就像一般現代人,「作業」很多、事情很多、雜七雜八一大堆,但,他最近卻開始堅持一件事情:他,只在,周一到周五,早上9點到下午5點工作,以及周日的早上工作。其他時間,一概,不工作。

不工作!

大家想,這……怎麼可能?除非是加入什麼單位、拿到什麼穩定的月薪,但這樣的薪水在這個年代給一個30幾歲的人,應該也不會高到哪裡去!但,他很確定,現在他每天過了下午5點,就再也不必開電腦,他將這個方式稱為「固態時間表」(fixed-schedule productivity)。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像我以前寫的「黃金時間表」,但這傢伙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我的黃金時間表是瞭解到自己幾時幾分最有效率做哪些事,每天重覆做,但他的「固態時間表」主要強調的卻是「建堤防」的動作。

什麼意思?

他說,首先,你要先靜下心來,看看現在的生活,最適合的工作時間是?然後,想盡辦法、絞盡腦汁、費盡口舌……做所有可以做的事,來建立一座堤防,來「避免」你超過那個工作時間。

你說,廢話!我也知道!但,如果把「避免」這件事情當做一件最重要的工作,然後還在避免之後,真的還能完成那些雜誌社、助教、修課、寫書等等所有的事情,那這就可以輕鬆超越一般人了!

大部份的人不會以「時間表」為主要考量。在學生時代,大家照著時間表做事,但成人卻將時間表排在最後一順位,所有的事情都是「想辦法排進去」,而不是讓時間表站出來決定誰要進來。當我們開始認真的堅持「避免」超時工作,那我們就必須做以下幾件事:(1)有些工作就是無法做得很好,或者必須砍掉,這些一定要自我忍受。有時候必須讓某些人生氣,才能維持你固態時間表的「完整」。(2)在這些時間點可能會有一些沒效率的動作,必須剔除,所以在排工作的時候可能會比平常更忙,而且在工作的時候必須比以前更專心,以前24小時都隨你排,頂多不睡覺搞定,現在你必須在12小時內搞定。(3)無法符合現代網路人的「即時」性格,現在很多人天天掛在MSN上面,這樣絕對不是這種人,為了避免時間混淆,平常保持不出現的狀況。

不過,他說,當你真的做到以後,你在休息的時候,就會知道這一切都是值得。有些一直無法改善的事情,真的就會空出來了,比如男女朋友沒時間約會,現在變成天天都在約會,關係改善!

我對這傢伙提出的「固態時間表」特別有感覺,也是在我看到自己與其他網路人、ç
¶²è·¯å…¬å¸ã€ç¶²è·¯åœ˜éšŠã€ç¶²è·¯äº‹æ¥­çš„狀況,我感覺到:「永續」的重要。

最近很多人靠微網誌爆紅,我也在專欄中不斷寫到個人爆紅時代又到了另一個極盛時代,但,上周看到一篇小文章,提到另一位同樣是靠微網誌爆紅、出書的作者,卻是完全不同的狀況──

這傢伙叫Gary Vaynerchuk,今年33歲,在Twitter上面已有高達85萬名跟隨者,成為網路上最有名的「品酒專家」之一,現在他出書了,書名叫《Crush It! 》,這本書真是他的寫照,他不是在講品酒、買酒,他講的是「為何現在正是將你的興趣轉成現金的最佳時機!」他成為暢銷作家,一天之內跑六個城市演講。

重點是,他成功的將他的興趣轉成現金,花了幾年的時間?他等了幾年?

他的「爆紅」其實並不是突然間的,今年33歲的他,出身自一個俄國移民小家庭,父母在美國開了一間賣酒的小商店,很辛苦的天天工作,等他稍大後,開始在店裡幫忙,這是15年前的事了。他才17歲,當時,他立下志願,希望成為全世界最棒的品酒專家!

這個,果然是「夢想」,因為這個夢一共做了15年,到今年才實現。2006年他先創立了「Wine Library TV」,慢慢的錄製、播放,目前已經有800則影片,一天共有9萬人在觀賞。後來Twitter起來,他的看法也很有趣,他認為不應該是「他講」,所以從一開始,他就以這個帳號為一個問答集,如果你問他任何關於品酒的問題,他會在24~48小時內答覆,所以大部份的人所看到的他的「作品」都是在「回覆」客戶的。一直到今年,他才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知名品酒專家」。

不過,他從第一天就開始往那個方向前進,那時候已經在買賣一些棒球卡,知道棒球卡的規則,但他一進入的酒的世界,竟發現賣酒絕對不是賣普通食品,酒竟然就像棒球卡,有些酒比較好的,可以賣給真的懂得品味的人,那時候他曾經在購物商場設攤,透過巧妙手法,一個周末就可賣出1000美元(3.2萬台幣)的酒,一個周末就做了一般賣酒小商店一周的業績。儘管他的父母依然不讓他喝酒!他自己上超市採購,自己練習寫品嘗日誌,後來上大學,他也很快就趁網路正熱時創立了「Winelibrary.com」,開始在網路上賣酒。

現在常被問到社群行銷,指的是使用Facebook、噗浪、YouTube、部落格…這些工具來推銷自己,現在麻煩的是,我開始必須說服大家,社群行銷不是在辦炫麗活動,它無法瞬間帶來人潮,但它是一群人,緩慢的、篤定的被聚集起來。它像一個足球場的觀眾,慢慢塞滿,慢慢的擁擠,等到需要爆發的時候,黑壓壓的全是人頭,哄然一亂,會踩死人。

一直以來寫的都是「爆紅」的話題,但有時候,「爆紅」是很好的「夢想」,但並不是最好的「目標」,因為,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更好的目標,可以來做爆紅的事。

每個人的個性,都在世界上有它可以爆紅、爆富、爆名、爆熱門的價值,而網路就是會不斷的推出新的平台、新的做法,每一次都會有些人可以衝出水面。問題是,你這次沒衝出水面,可不可以潛水到十年後,等十年後那個平台出來,你衝出來變成一方之霸?

每次到了星期一,日覆一日,年覆一年,我們所面臨的都是夢想是否會實現的疑問,不過,我們記得一件事──

只要把它排進了自己每天的功課表,也給自己足夠休息時間,它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