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員工)與管理者(老闆)的時間表的「相衝」,現代企業的潛在地雷?

我以半個創作者的角度來說,這很真實,大聲喊出,這是創作人的心聲

******

「創作者的時間表」就不同了,尤其是對於創意工作者來說。Paul Graham認為,創作者的時間表,每一個「時間格」至少需要半天這麼長,因為,每一個創意工作者的腦子都不是隨時在等候(standby)的狀態,不像管理者,只要知道下一場要去哪裡活動就可以了。

因此,這樣看來,一個管理者想讓他旗下的創作者生氣、發瘋、錯亂、抱怨其實「超簡單」,只要管理者想辦法用它的「時間表」,來命令創作者,叫他們開會、叫他們做東做西,那,啊哈,創作者一天的時間被切成幾段,心情也被切得柔腸寸斷,專注力更是碎碎平安,他們的一天……真的就完蛋了。雖然還剩下幾段破碎的時間,但,這種時間是組不出什麼好成品的!
******



以下文章轉載至 Mr. 6 - 趨勢.創業.網路.生活,查詢原文請點選下面標題

創作者(員工)與管理者(老闆)的時間表的「相衝」,現代企業的潛在地雷?

最近寫軟性題材寫出興趣來,有一篇文章是今年七月間在《非凡新聞周刊》專欄的,後來有些網路人並沒有看到我那篇文章,而是直接讀到文章中引用的Paul Graham的「Maker’s Schedule, Manager’s Schedule」,他們覺得很有道理,和我討論這篇文章的內容,每一次的討論都精彩萬分,可見這真的是一篇好文章!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Paul Graham到底是在講什麼,還有它又給我們怎樣的新省思,與新機會(有興趣者請購買這期《非凡新聞周刊》看其他新文章)──

矽谷的創意能量近半年有消沉的趨勢,這段期間亦出現了大量的「心得文章」,研究一間創意公司要怎麼管理創意、統御創意?

其中一篇我很喜歡的,是由知名網路科技人Paul Graham所寫的分析,他在講,一間公司之所以沒辦法統御創意、管理創意,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於──「開會時間」不對!

此文章一出,許多創意工作者立即表示認同,它簡直…講出了許多創意工作者的心聲!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

倘若,我們將一支製作網站的「創意團隊」拆成兩種人,一種是「創作者」(也就是工程師、設計師…等),另一種是「管理者」(包括總經理、總監、產品經理…等),Paul Graham表示,「創作者的時間表」(maker’s schedule)與「管理者的時間表」(manager’s schedule)簡直是「天差地遠」,一定要小心處理!

你是哪一種人呢?你的時間是否是這樣處理的呢?請看看──

「管理者的時間表」,就像傳統的記事本的設計,它以「一小時」為基本刻度單位,這些總經理、副總經理、產品經理,每小時都有不同的會要開、有不同的人要見,Paul Graham說,這是一個很適合「下命令」的時間表,可以隨時安排、隨時下指令,將時間拆開再重組回來。他們真的很習慣於這樣的時間安排方式!

不過,「創作者的時間表」就不同了,尤其是對於創意工作者來說。Paul Graham認為,創作者的時間表,每一個「時間格」至少需要半天這麼長,因為,每一個創意工作者的腦子都不是隨時在等候(standby)的狀態,不像管理者,只要知道下一場要去哪裡活動就可以了。

因此,這樣看來,一個管理者想讓他旗下的創作者生氣、發瘋、錯亂、抱怨其實「超簡單」,只要管理者想辦法用它的「時間表」,來命令創作者,叫他們開會、叫他們做東做西,那,啊哈,創作者一天的時間被切成幾段,心情也被切得柔腸寸斷,專注力更是碎碎平安,他們的一天……真的就完蛋了。雖然還剩下幾段破碎的時間,但,這種時間是組不出什麼好成品的!

這時候,如果老闆又咄咄相逼,那這位創作者很快就會「不再努力幹」,在那邊耍呆,準備被fire掉;如果再咄咄一點點,這位創作者會馬上又埋頭到電腦裡,寫的不是工作,而是「辭呈」,幾小時候寄到老闆的信箱裡!

然後,我在這篇文章中,在此時「語氣一轉」,換句話說,老闆不要相逼,那員工也要自動自發才行。員工要可以「放手去做」,似乎也要「找對員工」、並充份授權才行,於是我引用美國另一位部落客Eric Ries在那個月發表的另一篇詳細的文章,探討他自己經營一間網路公司的「面試秘方」──

他認為,所謂面試的目的,是為了要問候選人一連串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主要是要篩選出「思路正確」的候選人,而不是「答案正確」的候選人!換
句話說,對方最後的答案是什麼,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怎麼去得到這個答案的?因此,如果看到對方簡短的回答了,一定要追著他問到底是怎麼得到這答案;如果對方寫不出來答不出來,也一定不要放棄他,而是問問他目前「想到哪裡」,接下來又是怎麼想呢?

這是因為,一間創意公司所面臨的挑戰,絕非「已經知道的答案」。找一個原本就「已知」答案的,並不表示他面對「未知」可以勝任

這位網路人說,後來,他在面試的時候,改考面試者一些「很難的問題」,故意就是要讓面試者當場答不出來。這時候,他再小心觀察到底眼前這位面試者嘴巴雖說「不知道、不知道」、表情面露慌張,卻努力的在找尋答案嗎?這種人,是他的第一首選。另外一種則是當你給他暗示,他還可以跟著這些暗示,慢慢的找出答案來,這種面試者也是勉強可以錄取的。但,有些面試者表態放棄、留一大塊空白,等著聽下一題……這類的面試者,正是一般的創意團隊所應該極力避免的「地雷股」!

我在寫以上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抱著學習的心情去看的,我並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我也還在摸索、學習中。我知道,做創意的團隊,最棒的狀況是全部就是一群朋友出來做,或是學長學弟,這樣的團隊簡直堅不可破、什麼都做得出來。但是這樣不可能,而且團隊要到五十人以上時,任你怎麼拉朋友請學弟妹都不夠了,一定要有外部人員進入,一定會產生階層關係,一定會有老闆,一定會有部屬;一定會有「創作者」,一定也會有「管理者」,兩方都希望好好幹,於是,又會出現創作者與管理者的時間表「相衝」的狀況!

所以,「管理」不只是有趣而已,它真的是一門很有力量的學問,誰能在這方面特別拿手,就是能讓一群搞創意的人,集中火力變成更大的創意,你看,許多驚人點子都是由兩、三個人想出來並做出來,那如果某某人可以一口氣管200個這樣的人,並維持原本的創作水平,那會是多大的力量?現在,什麼都「微型」,寫作也微型,創業也微型,創投也微型,然後連開發標的(從網站變成APP)也跟著微型起來,要怎麼讓100個人就像3個人一樣如虎似龍呢?

想不出來的話,那,就先從3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們開始吧。

2 則留言:

  1. 你的重點引言、看得我心有戚戚...這正是目前讓我最想死的情境...= ="唉~~~所有的管理理論都絕對無法在公家機關得到實踐......

    回覆刪除
  2. 思考模式跟邏輯轉換成不同的行動方式這也是創作者與管理者最難磨合得地方吧(公家機關我想就更難了Xp)

    回覆刪除